首页 产品中心 解决方案 新闻中心 关于我们 技术支持

我国研究团队利用眼动追踪技术在精神分裂症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来源:博润视动 编辑:博润视动 发布时间:2020-04-23

我国研究团队利用眼动追踪技术在精神分裂症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1587630318568796.png

1587630865980587.png

    2020年4月4日,北京安定医院王传跃教授团队联合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杨海波教授课题组在精神分裂症方面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研究成果“The attenuated visual scanpaths of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whilst recognizing emotional facial expressions are worsened in natural social scenes”发表在国际精神病学领域的高水平杂志《Schizophrenia Research》上。该项研究成果表明,眼动追踪指标有望成为评价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严重度和功能受损的特征标记和有效方法之一。

       近年来,已有报道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情绪面部表情下视觉扫描路径的改变,但在自然社会场景中转换到人脸时,这种改变是否有所不同尚不清楚。研究人员使用EyeLink 1000 Desktop型眼动仪(SR Research Ltd.)采集了2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31例健康成年人(对照组)被试以及一系列的行为学材料评定实验,探讨了精神分裂症患者对自然情境下社交场景中面部表情的注视模式

图片4.png

图:中国标准面孔情感图片

首先,研究人员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住院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量表(SSPI)评定患者的症状和社会功能。

其次,研究人员对39张社交场景图和39张孤立面孔图进行材料评定后,使用EyeLink眼动仪进行追踪该刺激材料下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健康成年人的眼球运动的数据。

眼动结果发现,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社交场景中情绪面孔的注视次数和眼跳次数显著减少,扫描路径长度显著变短,注视持续时间显著缩短。结合临床数据分析发现,在社交场景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扫描路径长度与PANSS总分、阳性症状分和总分显著相关,社交场景面孔的扫描路径长度可能比孤立面孔图片更敏感。

 

图片1.png

图: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的热图,某个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某个健康对照者与一张孤立面孔和一张社交场景脸眼动扫描路径的示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较少注意知觉和语义信息区。

 

综合整个研究结果表明,眼动追踪的一些特定指标可以作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严重度和功能受损的评价指标和特征标记。
   此项成果是由国家精神病临床研究中心、北京市精神病重点实验室、北京市精神分裂症脑障碍研究所,北京安定医院、大庆第三人民医院、天津师范大学大学心理学部等单位共同完成。北京安定医院李先宾副主任和大庆市第三人民医院姜文龙医师为第一作者,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杨海波教授和国家精神病临床研究中心、北京安定医院王传跃教授是共同通讯作者。

 

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92099642030150X

文章信息:

Xian-Bin Li, Wen-Long Jiang, Yu-Jie Wen, Chang-Ming Wang, Qing Tian, Yu Fan, Hai-Bo Yang, Chuan-Yue Wang,The attenuated visual scanpaths of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whilst recognizing emotional facial expressions are worsened in natural social scenes,Schizophrenia Research,2020,ISSN 0920-9964,https://doi.org/10.1016/j.schres.2020.03.040.

本文经过文章作者授权发布,文章仅供学习传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