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品中心 解决方案 新闻中心 关于我们 技术支持

心理学报 | 南开大学研究团队利用眼动技术进行跨期决策中的维度差异的眼动偏好

来源: 编辑:博润视动 发布时间:2023-01-10

1673343703957103.png

摘 要 

在跨期决策研究领域,虽然基于维度的跨期模型得到了一些源自结果检验和过程检验的证据支持,但此类模型所假设的维度间差异比较的心理过程尚缺乏直接的过程证据。本研究通过两个眼动实验,系统考察了相关眼动指标对维度差异偏好的预测效应。结果发现,根据基于维度的权衡模型可有效拟合出个体在跨期决策中的维度差异偏好,并且反应时、眼跳注视熵和静态注视熵等指标均与维度差异偏好负相关,而基于维度的注意分配与维度差异判断正相关。这些研究发现支持了本研究所提出的跨期眼动模型的相关假设,证实了维度差异偏好与跨期决策的认知加工过程之间的联系,为基于维度的跨期模型提供了更直接的过程证据,并为今后跨期决策的眼动模型发展指明了新方向。


本研究采用眼动追踪技术,考察了跨期决策中的维度间差异比较与信息加工过程的关系,以期为基于维度的跨期模型提供进一步证据。根据基于维度的跨期模型,个体的跨期决策行为取决于其维度差异判断的程度,即“两个维度的差异究竟有多大”。据此,本研究提出维度差异偏好(preference of dimension-based difference, PDD)的概念,用于表示个体在二择一跨期决策中对结果与延迟维度的主观差异相对大小的判断。本研究关注维度差异偏好是否可反映于与信息加工过程相关的眼动指标上。

实验仪器

实验采用 EyeLink 1000 plus 眼动仪记录被试的眼动信息,采样率为 1000 Hz。被试用双眼观看实验刺激,但仅记录一只眼睛(左眼)的眼动信息。实验刺激呈现于分辨率为 1024 × 768 的 17 寸液晶显示器上(刷新率为 60 Hz)。实验中用腮托固定被试的头部,以减少头动对眼动的影响。被试的眼睛与屏幕间的距离为 58 cm,其双眼与屏幕边缘的水平视角为 36°,垂直视角为 29°。

实验材料

实验刺激为二择一的跨期选择题目。实验刺激见补充材料 (网 址 :https://osf.io/xtbjk/)表 S1。


实验包含 2 个任务: 跨期选择任务和模拟天平任务

1673343836657604.png

注视熵分析

本研究计算了静态注视熵和眼跳注视熵 2 个注视熵指标,详见补充材料(https://osf.io/xtbjk/)。


数据分析

本研究基于 R 语言环境中的 lme4 和 lmerTest程序包,采用混合效应模型(mixed-effect models)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将被试编号和试次顺序作为随机因子,可增强本研究结果的推广性, 这是以往关于决策的眼动研究中常用的统计方法。


1673343881960198.png

更多数据结果,请参考原文文献


文献参考

刘洪志, 杨钘兰, 李秋月, 魏子晗. (2023). 跨期决策中的维度差异偏好:眼动证据. 心理学报, 55(4), 612-625.

LIU Hong-Zhi, YANG Xing-Lan, LI Qiu-Yue, WEI Zi-Han. (2023). Preference of dimension-based difference in intertemporal choice: Eye-tracking evidence. Acta Psychologica Sinica, 55(4), 612-625.


本文内容来源原文,仅做学习分享使用,若有疑问及侵权,请后台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