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品中心 解决方案 新闻中心 关于我们 技术支持

心理学报 | 风险、跨期和空间决策的决策策略共享:眼动和主观判断的证据

来源: 编辑:博润视动 发布时间:2023-04-28

      本文介绍来自中国科学院大学心理学系李纾老师研究团队最新发表在国内核心期刊《心理学报》利用EyeLink眼动技术和直观模拟天平方法探索在3种不同的决策领域处理不同的风险、跨期以及空间的决策问题

1687335638683129.png

摘 要:

如何处理概率、时间、距离这类“虚构”信息以达成风险、跨期、空间决策或是人类在与其他物种竞争中胜出的独有能力。我们设计了2 个研究探究人们是采用3 种领域独特性的决策策略, 还是统一采用一种连贯的、领域一般性的决策策略做出选择。研究1 借助眼动追踪技术, 在整体层面发现个体在3 种决策领域(风险、跨期、空间)中均表现出主要基于维度的眼跳模式; 在个体层面发现绝大多数参与者被划分为基于维度的决策者, 且我们构建的维度间注视时长差值和维度间眼跳次数的差值可以显著预测选择结果的变化, 为维度性的选择策略提供了支持性证据。研究2 借助“直观模拟天平”发现, 个体在3 种领域中均通过齐当别理论所假设的“维度间差异比较”策略来达成选择。两个研究表明“以虚对实” (不同量纲比较)策略比“化虚为实” (加权求和)策略能更好地预测人们的选择结果, 因此也更像是人们在3 种不同决策领域中所使用的统一连贯策略。本研究的结果抑或能为今后3 种决策领域的统一数学建模提供理论基础。


背景:

具体目标是考察: 1)三类决策的达成是否遵循相同的决策策略, 2)三类决策的达成是否以“维度间差异比较”的方式进行的。冀在探寻三类决策是否具有策略连贯解的过程中, 为理解决策本质提供证据, 并为风险、跨期和空间决策中基于维度的决策规则的理论构建(数学建模)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1: 三类决策是否对选项间的虚实维度进行了维度内比较?来自眼动追踪的过程证据

实验仪器

采用SR Research 公司生产的Eyelink 1000 眼动仪, 采样率为1 000 Hz, 单眼(右眼)采集。正式实验前, 先进行视线追踪系统的校正, 在校正精度达到Good 级水平后方能进行正式实验。实验刺激呈现于19 英寸、分辨率为1024 x 768 的DELL 纯平显示器上。腮托位于距显示屏60 cm 的位置, 以减少头部晃动对眼动轨迹的影响。参与者双眼与屏幕边缘的水平视角为28°, 垂直视角为21°, 参与者通过键盘按键来完成反应。研究材料和数据已上传至数据共享平台OSF (https://osf.io/t8742/?view_only=adee7739b7f944b3b6af28a54509cef6)。


实验设计

采用3 (决策领域: 风险, 跨期, 空间)  x 2 (计算难度: 高, 低)被试内设计。


1687335669893933.png

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共计11 520 个试次, 超过或低于平均决策时间3 个标准差的试次被剔除(248 个试次, 占比2%), 剩余11 272 个试次用于正式分析。共采集到39 706 个注视点, 其中837 个注视点的注视时长低于50 ms 被删除, 剩余38 869 个注视点用于正式分析。本研究使用R 软件包以及JASP进行数据预处理和分析, 同时考虑到本研究试图验证三类决策在眼动过程指标上不存在差异和虚无假设检验无法为接受零假设提供证据的客观存在, 我们同时采用虚无假设检验和贝叶斯因子分析获得稳定证据。

注视点平均注视时长

注视是指眼睛在对准某一目标物体并对其进行加工时的相对静止状态的持续时间。在注视过程中, 所注视信息才会被大脑充分加工。注视点的平均注视时长, 指的是在每个试次(trial)中注视点的平均注视时间。

2-3.png

2-4.png

更多数据结果,请参考原文献。

参考文献:

黄元娜, 江程铭, 刘洪志, 李纾. (2023). 风险、跨期和空间决策的决策策略共享:眼动和主观判断的证据. 心理学报, 55(6), 994-1015.

HUANG Yuanna, JIANG Chengming, LIU Hongzhi, LI Shu. (2023). Toward a coherent understanding of risky, intertemporal, and spatial choices: Evidence from eye-tracking and subjective evaluation. Acta Psychologica Sinica, 55(6), 994-1015.


本文仅做学习分享使用,若有疑问及侵权,请后台联系我们!